清史讲义
        明清史学奠基人孟森先生扛鼎之作。民国时期的北大历史教材。以《清实录》和《清史稿》为基础,兼采清廷档册等史料,解密清王朝二百多年的辉煌与腐朽
    
    定价:¥58.00 
    作者:孟森 著
    出 版 社:江苏人民出版社
    出版时间:2019-07-01
    ISBN:978721423094202
    
    
    
   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版 次: | 
                 1 | 
                页 数: | 
                  504 |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字 数: | 
                 394 000 | 
                印刷时间: | 
                 2024-08-30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开 本: | 
                 32开 | 
                纸 张: | 
                 微涂胶  |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印 次: | 
                 3 | 
                装 帧: | 
                 平装-胶订 |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正文语种: | 
                  |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
	编辑推荐
1.明清史学奠基人孟森先生扛鼎之作。民国时期的北大历史教材。
2.以《清实录》和《清史稿》为基础,兼采清廷档册等史料,解密清王朝二百多年的辉煌与腐朽。
3.丰富史料构筑完整体系,深度剖析清朝历史迷雾。详细注释、考证翔实,揭示清晰完整的清朝发展脉络。
	
 
    内容推荐
时代越近,资料越繁杂,从中提炼出要点也就越难。清朝历史正是如此。
	孟森先生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枝分缕解,将清朝历史娓娓道来,不仅叙述了这一王朝的兴起、发展、昌盛、衰亡,更对其间的政
	治、经济、文化进行了全面评述,字里行间尽显大家风范。
本书原为孟森先生在北京大学授课期间所用讲稿,长期以来被各大学作
为教材使用。其内容史料丰富、考证翔实,是清史研究的代表性作品,在清史研究领域有着深远影响。
	
 
    作者简介
孟森(1869—1938)
字莼孙,号心史,江苏武进人,我国明清史学的奠基人之一,开创了明清史研究的先河。其著作在史学研究领域有着深远影响,
是近代明清史研究的一座重要里程碑。代表作有《明史讲义》《清史讲义》《满洲开国史》《明元清系通纪》等。
    目录
编 总论
章 清史在史学上之位置
第二章 清史体例
第三章 清代种族及世系
第四章 八旗制度考实
第二编 各论
章 开国
节 太祖
第二节 太宗
第三节 世祖
第二章 巩固国基
节 圣祖嗣立至亲政
第二节 撤藩
第三节 取台湾
第四节 治河
第五节 绥服蒙古
第六节 定西藏
第七节 移风俗
第八节 兴文教
第九节 盛明之缺失
第三章 全盛
节 世宗初政
第二节 雍正朝特定之制
第三节 武功之继续一——收青海及喀木
第四节 武功之继续二——再定西藏
第五节 武功之继续三——取准噶尔
第六节 武功之继续四——取回疆
第七节 世宗兄弟间之惨祸
第八节 雍乾之学术文化(上)——禅学
第九节 雍乾之学术文化(下)——儒学
第四章 嘉道守文
节 内禅
第二节 嘉庆间兵事一——三省苗
第三节 嘉庆间兵事二——三省白莲教
第四节 嘉庆间兵事三——海患
第五节 嘉庆间兵事四——畿辅天理教
第六节 道光朝士习之转移
第七节 鸦片案
第八节 鸦片案究竟 /
第五章 咸同之转危为安
节 太平军(上)
第二节 太平军(中)
第三节 太平军(下)
第四节 太平军成败及清之兴衰关系
第五节 平捻
第六节 平回
    媒体评论
    在线试读
八旗制度考实
	清一代自认为满洲国,而满洲人又自别为旗人,盖即以满为清之本国,满人无不在旗,则国之中容一八旗,即中国之中涵一满
	洲国,未尝一日与混合也。然自清入中国二百六十七年有余,中国之人无有能言八旗真相者。既易代后,又可以无所顾忌,一
	研八旗之所由来,即论史学亦是重大知识,然而今尚无有也。盖今始创为之。
	浅之乎视八旗者,以为是清之一种兵制,如《清史稿》以八旗入《兵志》是也。夫八旗与兵事之相关,乃满洲之有军国民制度,
	不得舍其国而独认其为军也。至《食货志》亦有八旗丁口附户口之内,稍知八旗与户籍相关矣,然言之不详,仍是膜外之见,
	于八旗之本体,究为何物,茫然不辨。则以其蜕化之迹已为清历代帝王所隐蔽,不溯其源,无
从测其委,以其昏昏而欲使人昭昭,宜其难也。
	八旗者,太祖所定之国体也。一国尽隶于八旗,以八和硕贝勒为旗主,旗下人谓之属人,属人对旗主有君臣之分。八贝勒分治
	其国,无一定君主,由八家公推一人为首长,如八家意有不合,即可易之。此太祖之口定宪法。其国体假借名之,可曰联邦制
	,实则联旗制耳。太宗以来,苦心变革,渐抑制旗主之权,且逐次变革各旗之主,使不能据一旗以有主之名,使各旗属人不能
	于皇帝之外复认本人之有主。盖至世宗朝而法禁大备,纯以汉族传统之治体为治体,而尤以儒家五伦之说压倒祖
训,非戴孔、孟以为道有常尊,不能折服各旗主之禀承于太祖也。世宗
制《朋党论》,其时所谓“朋党”,实是各旗主属之名分。太祖所制为
纲常,世宗乃破之为朋党,而卒无异言者,得力于尊孔为多也。夫太祖
之训亦实是用夷法以为治,无意于中夏之时有此臆造之制度,在后人亦
可谓之乱命。但各旗主有所受之,则凭借固甚有力,用儒道以易之,不
能不谓大有造于清一代也。夫儒家名分之说在中国有极深之根柢,至今
尚暗资束缚者不少,而国人或自以为已别有信仰,脱离崇儒之范围,此
亦不自量之谈耳。
	
 
    
    书摘与插画